各学院:
湖南省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大赛创办于2025年,今年为第一届举办,本届省赛由湖南工商大学承办(详见附件1)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高校实践创新教育改革,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提升高校文科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省“三高四新”战略的针对性和精准度,根据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举办2025年全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通知》(湘教通〔2025〕44号)要求,决定举办吉首大学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(一)主办单位:教务处
(二)承办单位:商学院
二、参赛对象
本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。
三、参赛形式
1.采用团队赛形式,每支团队由3-15名学生和1-3名指导教师组成;设团队负责人1名(必须为本科生)。每名学生限担任1个团队的负责人,但可作为成员参与其他团队;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团队。
2.报名要求:每个团队仅能选择一个组别报名参赛;以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学院作为参赛单位。
四、校赛安排
(一)报名时间
2025年7月10日- 2025年8月15日。
(二)报名途径
把参赛报名表发到jsucxzx@163.com,同时作品负责人加入QQ群(QQ群号:559690805),便于后续随时联络和通知。
(三)校赛作品提交时间:2025年8月18日
(四)校赛时间
2025年8月19日-2025年8月21日
(五)公示:校赛获奖名单将在创新中心官网进行公示
(六)终稿提交:校赛入围的作品团队在8月28日下午18:00前按要求提交省赛作品终稿(省赛作品及附件不需再匿名)的纸质稿和电子稿给工作人员,工作人员将于8月29日统一把所有入围作品邮寄至省赛组委会,电子稿统一提交给省赛组委会指定邮箱。
(七)作品提交和参赛规范
1.校赛全程采用“双盲匿名评审”方式进行。校赛组委会根据各作品团队提交的《参赛报名表》,分别为每个作品随机配额一个“作品编号”,各参赛团队全程使用“作品编号”进行参赛。即,在参赛过程中,全程不得出现学院名称、指导老师姓名或照片、学生姓名及专业名称(参赛作品的封面,除了“作品名称”和“作品编号”外,不出现其他信息;在参赛作品及附件中,若有以上相关信息,需匿名处理或打上马赛克。请各参赛团队仔细检查后再提交),否则以违规处理,不予参评。
2.各参赛团队在校赛阶段,均需提交6份纸质文档的“参赛作品”和1份纸质“附件材料”(没有可不附)。
四、赛道组别设置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,鼓励专业交叉融合,设置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、艺术四个组别,学生可根据实践内容从中任选一个组别参赛。
1.文史哲组: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类专业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,从文本与现实、历史与当下、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运用哲学理论和思维方式,分析解决价值判断、道德伦理、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,指导实践应用,服务社会发展。践行“两个结合”,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,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,保护、研究、展示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,挖掘、运用宝贵文化资源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产出原创性创新成果。创新运用文学、语言、文字等形式的文化表达与传播,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。
2.经管法组: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类专业。积极对接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,深入行业企业、政府部门、实务部门、街道村居,了解国情、关注民生,精准发现、深入研究党的建设、经济发展、国家治理、企业治理、乡村振兴、对外开放、科技创新、法治建设、社会保障、绿色发展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,融合多学科知识,提出新思路、新方案、新模式,研究创新相关政策,积极提供资政建言,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复杂现实问题。立足中国实践,收集挖掘中国材料、中国案例、中国数据,提炼原创性、标识性概念、观点、理论,阐释中国之路、中国之治、中国之理。
3.教育学组:教育学类专业。科学认识教育活动本质,深入教育行政部门、各级各类学校、文化教育机构等教育及管理单位,运用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知识、理论、技能、方法,借助信息化手段,开展教育调查、教育管理、教学研究、教育项目设计、案例分析、社区教育服务、教育资源建设等,研究教育现象,揭示教育规律,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,解决教育问题,提高教育质量,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
4.艺术学组:艺术学类专业。扎根中国大地,深入百姓生活,到人民生产实践的现场中去,运用艺术学、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及方法,开展艺术研究、艺术管理、艺术创作、文化创意、艺术活动策划、艺术设计、艺术产品制作和营销、艺术表演等活动,以艺术为媒介,观照人民生活、表达人民心声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展现中华文明时代气象,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。
五、奖项设置
校赛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,获奖比例为入围省赛项目数的10%、20%、30%。
教务处
商学院
2025年7月16日